1.写七夕的日记200字左右
昨天是七夕节,是传统的情人节。
传说牛郎和织女被天神分开后一年只有一次相会,那就是七月七日。
昨天晚上,我吃了晚饭,来到房间前,抬头看星空,满天的星星在向我眨眼睛,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在星海中摇动。我仔细地寻找天桥,想看看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情形,想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悄悄话。可是。东看看西看看,连牛郎织女的影子也没有看到。我听别人说,七夕节晚上会下雨,到了九点钟左右果然下起了一场倾盆大雨,那就是牛郎织女的泪水。我想牛郎织女在哪里呢?为什么不让我们看呢?我要是会飞一定上去看个究竟,那该多好啊!
七夕的晚上,我虽然没有看见牛郎织女,但是家里的电视节目依然很精彩,牛郎还在为我们表扬节目呢!
2.写七夕的日记200字左右
昨天是七夕节,是传统的情人节。
传说牛郎和织女被天神分开后一年只有一次相会,那就是七月七日。昨天晚上,我吃了晚饭,来到房间前,抬头看星空,满天的星星在向我眨眼睛,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在星海中摇动。
我仔细地寻找天桥,想看看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情形,想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悄悄话。可是。
东看看西看看,连牛郎织女的影子也没有看到。我听别人说,七夕节晚上会下雨,到了九点钟左右果然下起了一场倾盆大雨,那就是牛郎织女的泪水。
我想牛郎织女在哪里呢?为什么不让我们看呢?我要是会飞一定上去看个究竟,那该多好啊!七夕的晚上,我虽然没有看见牛郎织女,但是家里的电视节目依然很精彩,牛郎还在为我们表扬节目呢。
3.七夕习俗作文250字
小时候,家中院里种着几株葡萄,妈妈总是告诉我们,在七夕这天的晚上,可以在葡萄藤下听到牛郞和织女在鹊桥上的谈话。那时,姐妹几个对这个故事信以为真,相邀着七夕晚上来听。可那时太小,对阴历没有太多概念,一直错过,直到现在,葡萄藤已不存在,牛郎织女的稍稍话,再也不能听到了。
上学后,很喜欢秦观的《鹊桥仙》“纤云弄巧,飞星传恨,银汉迢迢暗渡。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人间无数。……”心里总会对牛郞织女不能常相见而叹息。
七夕节起源于汉代,又称为“乞巧节”。东晋葛洪的《西京杂记》有“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,人俱习之”的记载,希望女孩都可以心灵手巧。魏晋南北朝时,随着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日趋完善,七夕已成为普遍的节日,节俗活动日臻丰富多彩,而“乞巧”之举则成为最为普遍的节俗活动。《荆楚岁时记》一书中描述此俗云:“七月七日,为牵牛、织女聚会之夜。是夕,妇人结彩楼,穿七孔针,或以金银等为针,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”。现在,七夕节原本的习俗已被遗忘,而由于牛郞织女爱情传说的存在,被大家称为“中国情人节”。
4.小学四年级七夕节日记200字以上
每到七夕节,我们村都有粤剧看做三个晚上,这是我们村里的村委会请回来的,我们把椅子拿到前面,这样就看得非常清楚了。到了八点,粤剧团开场了,表演的人出来了,每个人都化了妆,很好看,剧也非常精彩,在粤剧表演中,我有一个人非常敬佩的,他就是那个粤剧团里的文武生兼花旦,他不但唱得棒,还会唱女声,非常棒,戏也做的精彩不已,大家都喜闻乐见,多开心啊!
七夕这个节日,让我们整条村子充满喜气,让来到家里的客人充满欢乐,让小朋友们充满声,这个节日是永远都忘不了的!
5.写七夕的日记200~300字
七月七日 星期五 晴天七夕的皎月笼罩着大地,七夕的城市热闹非凡,七夕的我和妈妈一起兴高采烈地来到气象站旁的健身园,玩了起来。
刚进去玩,我就急匆匆地跑到单杠下,可那单杠比我高出好多,站在下面就如同站在长颈鹿下的小蜗牛,我见了心里好不服气,我就扔掉脚上的拖鞋,把腿卷在单杠的柱子上,手紧紧拽住单杠的柱子,一蹬,“上去了!”,我高兴地喊着,可是,一高兴,就有坏事了,第二蹬不但没上去,反而“吱溜,吱溜”地往下溜,这次我心里的滋味特别多,酸的、苦的、辣的,样样都有,只是甜的没有。第一次失败了,我特生气,不过当面还是笑嘻嘻的,我不服输,就找妈妈比个胜负,我们就来到比力气圆盘边,为了快点分出胜负,我就迫不及待地说了规则:“妈妈,我往左转,你往右转。”
比赛开始了,妈妈真是体壮如牛,力气大得让我直喊“哎哟”,我心里很焦急,我就把手拉在圆盘边沿,把脚缩在一起,让整个人都悬在空中,这样,我是用身体的重量,妈妈是用手臂的力量,当然我就赢了。这真是一个愉快的七夕之夜啊。
6.关于情人节的作文 200字左右
爱与被爱都少不了付出和激情,《渴望激情》和《一声叹息》不都是现代人的真是写照吗?与其矫情于一个众人炒作的日子,不如坐下来想想你需要什么样的人生。
拉上窗帘,又是我一个人面对纸笔胡思乱想的时候
今晚的月色非常好,要到元宵节了,空气钟仿佛弥散着玫瑰花的芳香。外国人的节日和中国的传统节日接踵而至,人的心情总有些异样,连小孩子都知道今天是情人节。过情人节的人已经扩大到花季少年,校园门口的花店玫瑰花销路极好,门口赫然写着:“五元一枝,爱情不打折。”我装作看不见学生书桌里藏着的红玫瑰,而且还大大开恩允许他们在自习课上长了几首爱情歌曲,一张张笑脸像玫瑰花一样可爱。我眼见着以为班主任板着面孔呵斥买花的学生,把他的花扔进垃圾袋。何必呢?向往一种神圣的感情有什么不好?至少他们的感情是单纯的,比多少成人的游戏要纯洁得多。
7.七夕纪念是谁的传统节日200字作文
传统节日的衍生、嫁接与新创 ——从七夕能否称作“中国的情人节”说起 七夕原本是一个关乎星辰的时点。
自从捏合出牛郎和织女,七夕节就增添了丰富的感情色彩,承载了厚实的天伦之致,成为中国节日系列里最具情感性的“这一个”了。传统节日文化的衍生和新创,就像一棵大树的分叉和长枝叶一样,是自然的、必然的事情,当然也不会拒绝若干“嫁接”——只是嫁接得对纹路、通脉络 明天又逢农历七夕。
报纸上又有关于它的说辞,称为“中国的情人节”。如同“贺岁片”一样,今年七夕节据说也有“情人节原创电影”上演,并将以此为“序幕”,展开“中国首届情人节嘉年华”系列活动:“月光宝盒现场活动”、“爱情手势墙行为艺术”、“‘爱我就……’博客表白大赛”,等等。
也许会不错。但其实,把七夕叫做“中国的情人节”,实在有点牵强附会。
把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七夕节摊开、收拢、分析、概括、演绎、归纳,没有什么文化元素是指向“情人节”的。名之为“爱情节”、“家庭节”什么的还差强人意。
试想:人们哪有拖儿带女谈恋爱的?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“情人节”是三月三。 传统节日自其发端就一边衍生着、一边新创着 当然我这么说,并不是反对传统节日的现代化演进。
两千年来,中国传统节日自其发端之后,就是一边衍生着、一边新创着走过来的,从来都不是、也不可能一成不变。 端午原是个防病防灾的日子,却因大诗人屈原增添了纪念层面的意义,增添了爱国情怀和报国无门的悲情、齐心协力救助生命的悲壮;因了陶渊明酷爱重阳,因了他酷爱的菊的勾连,重阳节衍生了“颂陶”的文化意蕴,歌颂他“人淡如菊”的精神境界,“重阳无酒”也成了知识分子安贫乐道的形象写真。
近年来,重阳节又衍生为“敬老节”,因为“重阳”在字面上有“再度阳光”的意思,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民俗节日,“敬老节”在尊老爱老、倡导孝文化方面,起到了很好的作用。 七夕原本是一个关乎星辰的时点。
自汉代开始流传的牛郎织女故事,正是从星宿名称衍变而来。自从捏合出牛郎和织女,七夕节就增添了丰富的感情色彩,承载了厚实的天伦之致,成为中国节日系列里最具情感性的“这一个”了。
岁岁七夕,今又七夕。今天的七夕节又是怎样一种境况呢?2006年,七夕节与其他5个节日一同,被列为中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;而在2007年决定、2008年实施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里,七夕节却并不放假。
于是,七夕节就有些尴尬,也不太被人们所重视。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放假了,放假后这些节日怎么过?这是一个问题;七夕、重阳没有放假,不放假的传统节日又怎么过?是又一个问题。
各地可以有自己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七夕节 日本是一个很会衍生和创新节日文化的国度。他们抓住七夕传说故事里牛郎织女有一双儿女的情节,在家庭亲情、亲子关系上头大做文章,老故事早已被改编为新的童话,七夕节的衍生产品有漫画书、动漫影视等,语出强调仙女下凡和上天,以及她与两个孩子的关系。
近年,日本的迪斯尼乐园又在七夕节那天推出由米老鼠“米奇”和“米妮”扮演牛郎织女的表演,吸引了许多小朋友。其实,如此突出少儿的七夕,我国两宋时期就已然。
南宋笔记《梦粱录》卷四“七夕”条,说这一日“倾城儿童女子,无论贫富,皆着新衣”,而且“手执新荷叶,效摩合罗之状”。摩合罗,是当时孩子们的七夕玩具,一种泥塑的偶人。
只是,中国后来渐渐丢失了这么好的一个节日意蕴,除了浙江有个沿海小岛、台湾一些地方还把七夕过成“小人节”外,绝大部分地区、绝大多数人恐怕都不知道有这回事了。 诸节皆热闹起来了,七夕怎么办? 传统节日文化的衍生和新创,就像一棵大树的分叉和长枝叶一样,是自然的、必然的事情。
当然,我们可以学习日本七夕的一些做法,亦即传续宋代的一些七夕活动,或谓推广浙江石塘的“小人节”经验,也把少儿的主题凸显出来。除此以外,我觉得各地可以有自己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七夕节。
上海嘉定有一座牛郎庙,对河的江苏太仓有一座织女庙,两地可以联手搞活动,把那些健康朴素的节庆仪式、节日精神恢复起来,围绕着节日的民间艺术更需要保护和传承。 在上海,还可以把对黄道婆的纪念,与七夕节捏合起来。
黄道婆及其乌泥泾棉纺织技术,现在已经是上海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了。黄道婆是江南乃至中国千千万万个“织女”的代表。
可惜的是,不但她的事迹不详,而且姓名不详、生卒年不详。所以,要想为她安排一些常规性的纪念活动,必须寻找一个能够周而复始的时间节点。
七夕节是最好的时点。“织女”是可以大力运用的文化元素。
七夕,乞巧,学习和发扬黄道婆的创新精神,为我们的时代所用,保持中华民族“巧手民族”的优点不使失传。 传统节日就像参天大树,不会拒绝若干“嫁接” 最近数十年节日的状况是:一方面,传统节日正慢慢被人淡忘,另一方面,又凭空“生”出颇多的“节日”来,一个地方有什么土特产,就可以为它度身定做一个“节日”,比如“风筝节”、“豆腐节”等等;待到市场经济一介入,更加泛滥,甚至到了不严肃的地。
8.【七夕节作文】
宋元之际,七夕乞巧相当隆重,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,世人称为乞巧市。
宋罗烨、金盈之辑《醉翁谈录》说:“七夕,潘楼前买卖乞巧物。自七月一日,车马嗔咽,至七夕前三日,车马不通行,相次壅遏,不复得出,至夜方散。”
在这里,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,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。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,乞巧市上车水马龙、人流如潮,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、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,车马难行,观其风情,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--春节,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。
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,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,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。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,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,摆上时令瓜果,朝天祭拜,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,让自己的针织女工技法娴熟,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。
七夕的小资料大家都知道了吗?是不是很有趣?我也想听听你们的资料,可以告诉我吗?如果想,就让我听听,好吗?。
9.七夕习俗作文250字
七夕乞巧,是节日的主要活动。
乞巧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,这是七夕节习俗。那么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下。
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,做些小物品赛巧,摆上些瓜果乞巧,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,各有趣味。山东、在济南、惠民、高青等地,陈列瓜果乞巧,等待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。
鄄城、曹县、平原等地是吃巧巧饭: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,把一枚铜钱、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,乞巧活动以后,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,传说吃到钱的有福,吃到针的手巧,吃到枣的早婚。诸城、滕县、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“相思雨”或“相思泪”,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。
浙江、杭州、宁波、温州等地,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,用油煎炸后称“巧果”,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、莲蓬、白藕、红菱等。女孩对月穿针,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,或者捕蜘蛛一只,放在盒中,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。
金华一带,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,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,若无公鸡报晓,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。广西。
传说七月七日晨,仙女要下凡洗澡,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。此水名“双七水”,人们在这天鸡鸣时,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,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,待日后使用。
广东。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,节日到来之前,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、通草、线绳等,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,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,使之发芽,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,用来拜神,称为“拜仙禾”和“拜神菜”。
七夕之后,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、玩具互相赠送,以示友情。福建,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、品尝瓜果,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。
供品包括茶、酒、新鲜水果、五子(桂圆、红枣、榛子、花生、瓜子)、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。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,以巧果最为出名。
巧果又名“乞巧果子”,款式极多。主要的材料是油、面、糖、蜜。
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: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,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;此种瓜果称为“花瓜”。以上,便是我为你们介绍的七夕节习俗。